It doit y avoir absolument éternité en musique: 我作曲故我在 – I compose; therefore I am.

pre-composition

在作曲的過程中,下筆前的蘊釀總隨著歲月及經驗的累積,愈益顯得重要。

許多年前,直到我大學畢業時,我對於創作所抱持唯一的態度便是「Just do it!」,無論如何學習理論與技術。然而近年來面臨創作轉型期,思考模式幾乎是洗腦式地轉變,也許我深深發現到了某種程度後,再也無法憑藉直覺與才氣了 吧!現在的教授所灌輸我的觀念與系統,是從自己出發重新審視及認識自己、進而走出自己道路的方法,我逐漸感受到自體的改變,而非受到渲染式地影響。

要想將作品完整地寫下,並非僅懷著初衷便能完成的事,也因此寫作時的思考日益追求完善,儘管我也曾直觀式地寫過許多樂曲。直觀可以造就一些渾然天成的詩意 美感,但若須追求不斷地突破及變化進步,這些幕後功夫便不可忽略。有時我會想:是否我變笨了、江郎才盡了,才需要像杜甫一樣絞盡腦汁,將作品煉出來?為何 我無法像以前一樣,瀟灑爽快地寫作?如今我所走的路,是否將離大家愈來愈遙遠,以致陌生一途?

如今我已然發現,我將會花上一切心血思考及寫作,卻在未來幾年內又將它捨棄、推翻,我的態度及深度將不斷地更新改變,直到死亡都難以定型。我必須承認這便 是藝術家一生追尋理想的必經過程。從前少不更事,總以為自己快要定型、可以出爐了,然而不久後卻又有所變化,才發現自己仍在永無止盡的學習過程中,所知所 聞的宛若冰山一角。我想這是我遲遲不敢提筆寫作論文的原因:為自己感到不足,立場不能堅定的悲哀。

我總以為,放手實踐是必須全力以赴的,才會發現自己的能耐如何,並審視、批判其成果。

而有絕大的部分,直觀與理性也須相輔相成,而以前者為初、後者為本──初衷便是靈感源頭,創造力的活水;基礎則是出發著手的依據,使創造的理念能夠精確實現。

Echoes are ringing in my heart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ag Cloud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