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 doit y avoir absolument éternité en musique: 我作曲故我在 – I compose; therefore I am.

練琴的境界

練琴至今25.5年,晚熟的我最近才稍微有點體會,
練琴是將音樂從譜面上沉到鍵盤底下的過程。

從前當了十年的鋼琴主修、兩年副 修、好幾年什麼也不是,想得出來的許多曲子都練過、也忘得差不多了,除了Liszt大概這輩子一首也不會碰之外。鍵盤功力照理而言是不進則退,但過了二十 年後其實覺得,主要是體力與手指肌耐力需要訓練的問題。現在的我就沒辦法應付貝多芬中晚期奏鳴曲那麼重又陽剛的份量,並非鍵盤技術應付不來,而是研究生坐 久了沒運動,會喘。

有一套曲目我至今已經練了五年,不是什麼大曲子,就Chopin最後那幾首夜曲(op.55-2, op.62-1, 62-2),從剛開始努力克服多聲部的指法到現在,對音樂已經熟到譜純粹只是做參考,雖然我記性差不背譜。也因此縱然視譜完成度很高,別的曲子都無法在短 時間達到同樣的境界。

我的練琴(鋼琴)過程與其他人應該差不多,分成幾個層次:
1. 視譜,克服鍵盤技術跟指法
2. 讀譜分析,了解結構,樂句聲部跟層次
3. 分句分段練熟,詮釋所做的分析
4. 逐層將音樂印記在腦中(這要花比較久)
5. 透過手指詮釋印記在腦中的音樂,忘掉指法跟技術

總之就是到最後,琴鍵上的技術已經不再是重點,儘管先前要花上不少時間練習。然後才忽然想起那些大師演奏家,我們經常只討論他們的音樂詮釋而非鍵盤技術,但又羨慕他們對音樂收放自如的控制能力。

這 跟作曲其實也是很接近的,磨了好幾年的作曲技術:和聲學、對位法、樂曲分析、理論與詮釋、樂器學、管弦樂法、現代音樂理論……到最後,上了世界舞 台才會發現,每個人的作曲技術都不比自己差,超越技術之外的音樂跟思想才是重點。但過去不知有多少個日子,其實自己只為了將作品趕出來,有什麼主意都直接 學以致用,所以才一直沒有大作為。現在已經逐漸遠離那段時間了,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一些雜感罷了,畢竟能夠演奏音樂是件很幸福的事。

Echoes are ringing in my heart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ag Cloud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