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 doit y avoir absolument éternité en musique: 我作曲故我在 – I compose; therefore I am.

《北方花園》,為絲竹七重奏
“Jardin du Nord”, for seven Chinese instruments
(2009)

委託創作暨首演:小巨人絲竹樂團,2009/06/26於國家演奏廳

官方版樂曲解說

那年深秋的白芒,是記憶中最美、也最悲的畫面。

本曲的寫作靈感來自一些關於山行的記憶:在旅居台北的數年間,我的足跡踏遍山水,興來便獨步在草山徜徉,享受幽靜、遺世之趣。無論是層巒疊岫的山景、氤氳 縹緲的霧氣、或是清幽古樸的小徑,無處不是生生不息的美麗。這樣的日子久了,自身的情感及生命經歷,也早已與大自然相緊密結合並無法磨滅……

樂曲結構大致分為七個連續部分:「冰凍-花始-滯於美-氤氳/山氣之凝-光影-漸茫-歿入冰凍」,由七個樂器的音色在其中交替輪轉,如同周而復始的晝夜或 季節,以不同的動態與織度呈現。然而不僅是畫面與情感的意涵,曲名「北方花園」同時也象徵著心中嚮往的一塊抽象境地,在尋覓過程中必須歷經風雨與寒冷,才 能體會這片花園的絕美與深刻。

個人補充

仔細找了好一陣子,才發現我的相簿中,在2006年10-12月間的紀錄是全然空白的。這次為了寫這篇網誌,才特意上傳了其中一張那時候拍的相片。雖然當 初為了寫proporal時擠出來的樂曲解說文字相當生硬,但這段情感記憶確實存在:因為在那段期間,我最親愛的妹妹因為隨我上山賞芒,之後感冒引發肺 炎,住進了加護病房,甚至被醫院一度發出病危通知。那時候我一面還在忙著作曲、準備申請學校,所承受的壓力至今已難想像,唯一仍感到真實的,大概是樂曲中 透過我的synaesthesia所散發出的硫磺氣息吧。

這首作品從寫作、完稿、排練到首演,祇能說是一個難忘的驚人經驗。全曲總共分為七個段落,長度約十分鐘左右,寫給七個樂器,堪算是有一定份量的曲目。我從 二月份開始計劃曲子的結構及配器等,但同時間我也剛收到Acanthes音樂節的通知,必須在五月中前交出另一首給九個樂器的室內合奏團,也因此我必須將 兩首樂曲同時進行,開始了每週一三五寫其中一首、二四寫另外一首、六日兩天留著準備寫paper的資料的瘋狂生活。(那兩個學期我各有二十多學分的課、 TA及若干演出要顧) 總之,等到我真正將這首作品完成交出樂譜時,已經是首演前一星期,而我在交譜後過兩天便搭上了飛往法國的班機,到演出完成前再也無法跟指揮聯絡上。所以對 排練及演出的細節一概不知,那時也不敢去想像,在如此短時間內將作品草稿直接打到Finale上、頻繁列印下來編輯才完稿的匆忙過程,所作出的會是怎樣的東西,然後等終於拿到錄音時已經是八月初了。其實結果倒不太壞就是,樂曲結構完全在意料之內。不過我的作品也太久沒有意外發生了。

最近兩年我在研究關於配器法的零零總總,倒還算是有些收獲。

個人再補充(2013.09)

因為搬移網誌忠於原作之故,將文章發表時間一律修改成在無名小站貼文的時間。這篇文章是在2009年10月26日寫的,當天貼完還興致勃勃地在線上讓我的妹妹去看,看我寫的跟她之間的記憶。在2006年下旬其實我的記憶有一段時間是完全空白的,或者說是只有一些零星的回憶,因為當時我的相機故障送修了,自己什麼也沒能留住。

但是2009年10月26,也就是這篇文章寫作及發表的那晚,也是我與我妹妹最後一次的談話。

文章跟曲子都還是寫些吉利點的好,如果可以重來的話,我會希望能寫些更美麗、愉快的東西。

Echoes are ringing in my heart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ag Cloud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