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 doit y avoir absolument éternité en musique: 我作曲故我在 – I compose; therefore I am.

酒精

教授不怎麼喜歡我的「子夜醉歌」這首曲名,但事實上
適量喝酒對心臟比較好,因此做完碩論之後我又開始喝酒了。

那年暑假喝得特別多有另外的原因,譬如想要遺忘某些人事物,或者淡忘某些悲傷的感覺。我不否認自己曾經喝醉過,也不排斥喝醉,當然爛醉如泥便惹人厭了。我相當享受微醺的感覺,比起因咖啡因引起的心悸舒服得多。

許多詩人也都因飲酒而留下著名的作品,像是李白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」,杜甫「忘形到爾汝,痛飲真吾師。….但覺高歌有鬼神,焉知餓死填溝壑。」 等詩句,皆是醉茫茫的境界。也許師長同學們會認為喝醉很沒形象,腦筋渾沌無法理性地思考創作,然而如今我發現偶而喝醉有益身心健康,不僅紓解因學術壓力產 生的緊繃,更使腦袋比冥想更容易放空。

其實我酒量不好,最愛喝的還是7-11便買得到的蝶矢梅酒,酒精度15%,甜甜的但後勁很強,飲入腹中的感覺是灼熱的。剛開始會感到些許的噁心感,因為空 腹喝下酒精,必須與腸胃做過一番掙扎;在喝到半瓶之後,這樣的不適便很快地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雙頰、耳後如火燒炙般地熱度,入口卻是甜的。精神便在此時逐 漸甦醒,有種難以言喻的釋放感,稱之為微醺:這樣的飲法不能急躁,始能真正體驗並感受每一段轉變的過程。

因為酒精使人舒暢,再接著喝下去便會漸次轉為興奮、狂喜,像是性愛所達到的高潮,甚至忘我。這時便是進入醉的狀態前兆,若想體會醉的境界,應該在此時見好就收,神智介於清醒與夢幻之間,腳步並且會有些踉蹌。

若沒在高潮時停止飲用,生理的狀態便會逐漸遲鈍、昏沉,興奮的意識並不會因此消失,中心轉為強烈的個人主導,邏輯隨著生理反應之顯著而退化。通常別人會在這時跟你說「你喝醉了」,但這種狀況是無法完全自覺的,直到開始產生第二次的噁心感為止。

再描述下去便不雅了,就此打住吧。

所攝取酒精的份量因個人酒量而有所不同。以我為例,若啜飲5%~6%左右的雞尾酒,大約喝到1L才會到達「醉」的境界。我從不在醉的當下思考及創作,但不否認我的創作仍然需要酒精的養分,如同我需要咖啡因刺激神經一樣。

藝術家絕對不是怪人,祇是比較懂得如何吸取創作的養分罷了。
我祇是很普通的作曲的人。

Echoes are ringing in my heart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ag Cloud

%d bloggers like thi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