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就是學習的過程,其中必定充斥著掙扎與矛盾。
若無,非不懂得深入思考,便是人云亦云,缺乏靈性。
人的感官生來便是直覺的,然而這樣的直覺能力究竟有多強,以及怎樣算是有好的天賦,我無法明確地斷定。我祇曉得自己的學習便經歷很長的這種過程,並且隔段時間總會有新的認知。
人在到了一定年齡後,便無法靠天分及才氣過活,並且若要有進一步具說服力的研究,客觀理性的態度是必要的:在音樂上包括聆聽的耳朵及分析著手的眼光兩個部 分。良好的天分在學習及領悟力等方面極具優勢,但往往較投入學習者多半為「勤能補拙」,在面臨教育百家爭鳴的觀點荼毒下,多少會經歷是非難分、衝突矛盾的 萃煉過程,最後才一次次地找尋到新的體認。
基本上,從感性、直觀的角度轉變到理性及客觀,再回過頭來同時兼顧前者,是件不斷再發生的漫長循環。最貼切的比喻便是:見山識山,見水識水……
可悲的是,這是個知易行難的觀念,要想真正地實踐體悟需要時間與經驗,並不斷累積所下的功夫,且其間的平衡拿捏永遠不會有標準答案。
Echoes are ringing in my hear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