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 doit y avoir absolument éternité en musique: 我作曲故我在 – I compose; therefore I am.

關於詮釋

上課時教授說,了解樂曲的寫作技術不代表知道怎麼詮釋音樂,基本上詮釋音樂所要參照的不祇是技巧層面的問題,而包含整個歷史及時代的認知,我們以後世的角度來看待當時寫作的時空背景、技術與態度,而以我們的方法來詮釋。

不過,究竟在演奏詮釋樂曲時該怎麼做呢?

我在練Scriabin Sonata 10,那首自己分析過的樂曲,因此我對它的形式及素材組成是最清楚不過,但是若祇將那些譜面上的東西彈出來,不能算是詮釋Scriabin的音樂。當然我 會有自己對於音樂的感覺與聯想,但倘若投入太多自己的情感,也同樣不能夠算是正確的詮釋。

所以詮釋到底是什麼,我依然不懂。在我了解什麼是詮釋之前,我不可能成為一個演奏家,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演奏的是什麼音樂。

譜上所有的東西加在一起,就會構成音樂嗎?
音樂的組成除了那些表面能夠分析出來的,還有沒有?

Echoes are ringing in my heart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

Tag Cloud

%d bloggers like this: